悠悠岁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2140多年前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正是这趟永载史册的旅行,“凿通”了中西交通的要道——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也于不经意间开创了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张骞不仅从西域带回了葡萄美酒,更带回了葡萄种子和酿酒技术,并且因凉州(今武威)地处交通要塞、农业发达、气候适宜,而使引进的葡萄首先得以安家落户,开创了葡萄种植及酿造先例。凉州人种植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远远早于欧洲、美洲与澳洲,经过几千年的生息繁衍,葡萄酒文化早已融合为凉州文化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引发人们对凉州葡萄美酒的几多神往。史书记载,唐太宗收复西域时,凉州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已经传入内地,并被誉为大唐国酒,受到皇室专宠。《太真外传》上也有记述:“李白进清平调,太真(杨贵妃)持玻璃匕宝杯,酌西凉所献葡萄酒饮之。”“女皇则天,亦十分喜欢饮凉州葡萄酒。”
凉州葡萄酒至汉唐时盛极一时,作为贡品进贡京师,上层人士均以饮用凉州葡萄酒为时尚。
古凉州,今武威,莫高葡萄酒的产地。
物竞天择:沧海桑田多变幻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随着新的改革开放,湮没于历史风尘的凉州美酒又风生水起了。葡萄酒走向世界的梦想历史性地选择了莫高。
海纳百川:一沙一树一菩提
1987年莫高窟被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敦,大也;煌,盛也。公元366年,敦煌三危山下,大泉河谷,一个叫僔的和尚在此开凿了尊佛像。千年敦煌莫高文化就此以一种古老而壮观的方式记载了下来。千百年来,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宗教的人,相继在这里凿窟建壁。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以及的汉藏文化,在这里交汇了,融合了,统一了;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以及中亚粟特人的袄教,都曾在这里一度兴盛和传播。如今敦煌流传下来的遍地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一直令人心往神驰。
敦煌是全世界的敦煌;莫高是全人类的莫高。
莫高葡萄酒业自建厂以来以振兴民族葡萄酒业为己任,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酿酒技术,引进意大利的真空气囊压榨机、发酵罐、自动化罐装机、真空膜过滤机、液相色谱仪等二十余套先进设备和仪器,聘请国内的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专家郭其昌教授、李华博士等,采用OIV标准,使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武威地区的产区气候、土壤特点开发生产出具有西文章来源于红酒网部特色的现代凉州美酒——莫高系列葡萄酒。“莫高”梵意为至高无上,尽善尽美;以“莫高”命名,体现了莫高酒业“追求、奉献精品”的理念和追求,也由此实现了莫高葡萄酒文化与敦煌文化的契合,赋予莫高葡萄酒古老、神秘、永恒的文化魅力。
浑然天成:天生丽质自芬芳
茫茫戈壁。漫漫黄沙。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一片宁静幽远的葡萄园,镶嵌在苍山和大漠之间……
莫高葡萄庄园就坐落在这片如诗如画的风景里。这里是一个的生态园,20多年没有发生过病虫害,栽种葡萄无需洒农药,肥料以有机肥——羊粪为主。这里远离工业污染,没有工业粉尘,摘下来的葡萄无需清洗即可品尝。莫高葡萄酒也因不含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而被命名为“绿色食品”。
“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在葡萄酒行业,“选酒看产地”是不二的法则,莫高葡萄酒之所以受到外商的青睐,便得益于其优越的地候条件。
莫高庄园所处的武威地区北邻腾格里沙漠,南依祁连山脉,属典型温带干旱荒漠、半荒漠区,海拔1250米 ̄1700米,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长达2730—3030小时,≥10度有效积温2800度—3200度。病虫害极少发生,产品无污染。且与法国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处于同样的纬度,正是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
目前,莫高葡萄庄园面积已达5万余亩,形成了“园绕酒厂建,厂在园中开”的庄园式葡萄酒产业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栽培与酿造实践,筛选并确定了以比诺系列、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蛇龙珠、霞多丽、薏丝琳、雷司令等20多个世界名贵葡萄品种为主的品种体系,这些名贵葡萄适宜莫高庄园的地候,表现了品种特性,实现了原料基地化、基地良种化、良种区域化。建成了大型的脱毒苗木母本园,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苗木化,在通过先进技术提高建园,葡萄质量方面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
与国内其他葡萄庄园显著不同的是,莫高庄园实行种植、酿造、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葡萄基地完全采用产业化、集约化管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经营,有效地了葡萄的质量。
或许,这就是莫高葡萄酒:纯净旷远、神秘瑰丽,在真实与想象中,架起一座美丽的彩虹。
气象万千:胡天八月即飞雪
十月。
祁连山下。
月落霜满天。
莫高是幸运的,大自然似乎给予了这里太多的恩赐。
锲而不舍:吹尽黄沙始见金
敦煌飞天。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无数次演绎着你,莫高。